由重症监护室现实问题引发ICU洁净病房设计的思考

四川华锐净化 2019-03-19 20:39:05 阅读

 摘要:    建筑的人性化设计越来越受到设计师及建设方的重视,但是在一些关键的细节上仍然难免欠缺,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使用的效率,这源于设计师对实际应用的了解不够深刻,也源于一些现有的制度和政策。尤其体现在一些功能复杂并有较高专业要求的建筑中,方方面面容易导致不完善。例如医院的ICU,在实际的应用中暴露出的问题有:收入转出体系不完善, 患者普遍具有ICU综合征,ICU患者家属负性心理状态普遍,护士抑郁情绪严重——ICU病房抑郁发生率高达52.9%,ICU内感染高发,专业ICU医疗人员的缺乏等等。在这些问题的根源上,ICU的功能设计和环境设计都起着至关重要甚至引导性的作用,本文意在通过对ICU综合问题的研究,引起广大设计师和建设者对ICU人性化设计的重视和探索。 
   关键词:ICU人性化设计ICU功能设计ICU环境设计 

 

   医疗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领域,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精神层次的提高,医疗建筑也要求紧随新的医疗技术流程,并从各个细节体现对人文的关怀和重视。病人空间的舒适和宽敞越来越被重视应用在医疗设计中。然而正如医疗制度的不完善,医疗设计也有诸多需让人深思和完善的地方,甚至一些尤其需要人文关怀的地方——例如ICU。 
   ICU——即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 
   在大部分公众和患者家属的心目中,ICU是一个神秘并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因为他是一个距离生命终端最近的地方,因为他里边各种高端的抢救监控设备,因为一个“ICU重地、闲人莫入”的牌子,把家属焦急忧虑的心挡在了十万级的净化区域之外,因为他昂贵的价格,因为里边充满对生命的挣扎与无奈,因为里边紧张、恐惧、冰冷的氛围……。 
   从20世纪70年代起,ICU在我国各地医院逐渐建立,2005年3月中华医学会才成立危重病医学分会。2009年1月19日,重症医学科正式成为一个与内科、外科等并列的独立二级学科。根据我国医疗体制特点,较多建立以抢救为主的综合性或中心ICU(统计资料显示约占总数的1/3左右),将涉及多个学科的危重患者放在同一个医疗单位进行监护抢救。随着各专业学科的快速发展,在大型医院,由于危重患者数目多,一些专科ICU亦相继建立和发展, 外科加强监护病房(SICU)、儿科强监护病房(PICU)、急诊强监护病房(ECU)、心内科强监护病房(CCU)、心外科强监护病房(CSICU)、呼吸强监护病房(RICU)、血液科强监护病房、神经外科强监护病房(NSICU)、婴幼儿强监护病房(IICU)、新生儿强监护病房(NICU)、肾脏科强监护病房(KCU)、内科强监护病房(MICU)等。 
   ICU床位数的比例、设备完善度、人员素质以及抢救效果,已经成为判断医院总体水平的标志之一, 已经成为医院现代化水平的标志,是卫生部评审医院级别的标准之一 
   危重病医学近些年在世界范围以及在我国都得到很快发展, ICU成为许多医院,特别是大型或超大型医疗中心投入和发展的重点。危重病医学的急速发展,也带来很多问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x
    手机
    电话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