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设计初探

四川华锐净化 2019-04-05 21:53:24 阅读

 一、ICU简介    ICU(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医学监护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 ICU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当患者病情好转后,转回普通病房。 
   ICU的设计是否合理、监护水平如何,设备是否先进,已成为衡量一家医院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的ICU起步较晚,开始于80年代初期,目前国内设有ICU的医院越来越多,发展很快。 


   二、ICU的设置 
   ICU设计最基本的问题是明确服务主体,以此来指导建筑设计。“抢救生命”是ICU的首要任务,其建造的位置因医院专科的性质而异,例如:胸科医院的ICU需要接近手术室及心血管造影检查室,保证发生意外时便于抢救;妇产科医院的ICU除接近手术室外,还应接近分娩室,另外还应加设新生儿ICU(即NICU),以满足成人及新生儿不同的监护要求;肺科医院除满足普通手术及普通ICU外,还应设置负压手术室及RICU(呼吸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要求,ICU开放式病床每床占地面积为15~18�O,单间ICU病房面积为18~25�O。其主要原因是ICU的设备必须配有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多功能呼吸治疗机、麻醉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起搏器、输液泵、微量注射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在条件较好的医院,还配有血气分析仪、微型电子计算机、脑电图机、B超机、床旁X线机、血液透析器、动脉内气囊反搏器、血尿常规分析仪、血液生化分析仪等。 
   目前,国内ICU通常采用开敞式大间布置模式,但ICU病室因危重患者居多,因而发生交叉感染的概率相应增加。严重感染、传染、需要多种仪器监测治疗的患者应与其他危重患者相对隔离,即ICU病区应设置隔离单间。对于手术后环境等级要求百级空气洁净度的患者,ICU病区应设置百级单间。为便于医护人员能直接观察到患者,面向护士中心监测站的墙壁应选用安全玻璃隔断,或采用闭路电视监护。在人力及物力资源允许的条件下,应多设计单间或分隔式病房,必要时应配备负压隔离病房1~2间。 
   三、ICU的平面布局 
   按功能分区,ICU可划分为监护区、病床区及辅助区;按洁净程度,可划分为洁净区(办公区)、清洁区(监护治疗区)、污染区(污物处置区)。空间组合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整个病区的护理效果。 
   (一)、ICU的平面布置形式: 
   以病床与护士站的关系可分为以下四种: 
   1、单面式:病床沿病房一侧一字排开,辅助房间布置在另一侧,护士站面向病床一个方向,关注点集中,若病床较多,则护理距离较长。也可在适当位置,分设两个护理小组,治疗室设在中央,可缓解护理强度大的矛盾。 
   2、双面式:病床沿病房两侧布置,中间设两个护士站及主要治疗用房,护士分别面向两侧病床,其他辅助用房布置在病房外侧,其护理距离较短,布局紧凑,避免了单面式的不足。 
   3、三面式:病床沿病房三个方向布置,中间设护士站及主要治疗用房,多名护士面向病床的三个方向,其他辅助用房布置在病房外侧,其护理距离较短,护理人员集中,便于医护人员互相支持。 
   4、环绕式:核心部位设置护士站,病床环绕护士站布置,医护人员集中,护理距离短,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周围均是病人,方向不集中,难于专注,护士站距离治疗室及辅助用房较远,联系不便。 
   以上四种布局方式为基本模式,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医院的整体布局灵活采用,无论采用哪种布置方式,均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在中心护士站能观察到每一个病人,同时不影响其他病人;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最短的抢救治疗距离;③有充足的辅助房间及空间,便于药物、仪器、辅助治疗用品的存放及取用;④明确划分洁净、清洁及污染分区,保证人流、物流、气流的单向流动。 
   (二)、病床的布置形式: 
   根据护理形式、专科需要、危重等级,可采用开放式、分组式、隔离式。 
   1、开放式:病床完全置于开敞空间,病床之间最小间距不小于1.5米。节省建筑面积,便于直观监护和治疗,但彼此间相互干扰明显。医护人员的操作声、仪器声、患者入出院等,都难以避免影响患者的休息。补救方法可采用床顶设置U形轨道,悬挂帷幕,必要时用帷幕分隔,一方面保护病人隐私,另一方面在进行抢救及护理时,尽可能减少对相邻患者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采用开放式布置病床。 
   2、分组式:利用透明隔断将大空间分隔成若干半开敞式小空间,每个小空间可容纳3~6张病床,病床之间最小间距不小于1.5米,床顶同样设置U形轨道,悬挂帷幕。该方式具备开放式布局的优点,同时降低了干扰程度。对患者进行分组,可将病种及病情接近的患者分为一组,便于护理分级及医生护士的分工协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几率。 
   3、隔离式:适用于需要独立监护治疗的患者。如:脏器移植手术后的患者对空气洁净等级要求达到百级,ICU单元内需设置百级单间病房;对于RICU内的有传染性呼吸疾病患者,采用负压单间病房隔离监护,便于单独消毒,控制空气流向。面向护士站一侧的墙体宜采用透明安全玻璃隔断,内设帷幕,便于医护人员直接观察。 
   (三)、辅助用房的设置: 
   ICU的辅助用房包括主任办公室、医护人员办公室、休息室、更衣室、值班室、示教室、治疗室、仪器室、配液室、化验室、配膳室、辅料室、库房、污物处置室、家属探视室等。辅助用房需结合主体空间,医疗流程,洁净等级进行合理布局。辅助用房虽然不是主要的治疗空间,但每天的护理工作往往需要几个班次的医护人员,没有足够的办公、交班、及休息空间,必然影响医护人员的顺利工作,从而影响正常的护理效果,因此足够的辅助用房是十分必要的。 
   四、ICU的人性化设计 
   一个成功的ICU设计,除满足文中介绍的平面布局等硬件设施外,还应注重更加重要的“人性化”内涵。 
   (一)、阳光及风景: 
   以“患者为中心”的设计口号,被很多设计师提及,但怎样才能做到呢?我的理解是把最好的部分留给患者,应该具体到量化和细化,例如:美国的ICU建设中,要求每一个ICU须有一扇窗子,并且窗子可以设计的低一些,引入自然光,配有窗帘,以调节光线强度。如有条件,应有可供欣赏的景色,如室外花园等。重症患者在睁开眼睛时,能看到室外勃勃生机、看到阳光、绿树、草坪,感受到大自然的召唤,这对重症患者来说,意义重大。 
   (二)、宽敞的缓冲空间: 
   ICU又被称为“生命孤岛”,来到这里的病人,要么病愈转科,要么病重离世。按照中国的风俗人情,在病人弥留之际进行告慰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不影响ICU的正常秩序,可以在出口处设置更大的缓冲区,与主要病区隔离,在这里患者家属可以进行简单的告慰或告别,既方便管理,也更人性化。 
   (三)、患者与家属的交流: 
   ICU的探视制度严格,为控制交叉感染,许多ICU实行无陪护制度。例如:患者进入病区72小时后方可探视;探视时间每日一次,每次一人,时长不超过15分钟;进入病区需戴无菌帽、口罩、穿无菌衣、鞋套等。这样做虽然可以减少患者感染的几率,但却忽略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感受。以我国目前的国情,设置家属探视廊是一个比较有效的解决途径,家属可透过玻璃窗,通过电话与患者交流;没有条件设置探视廊的,可采用设置集中探视室的方法,与缓冲空间结合,通过闭路电视、电话等视听手段,实现家属与患者的交流,同样可以达到抚慰患者心灵的目的,同时有效控制了感染的几率及医护人员同家属之间不必要的摩擦。 
   五、结语 
   ICU有其独特的功能要求和卫生要求,特别是平面布局、交通路线、出入口部、洁污分区等,在建筑上都有严格的卫生学要求。如果设计不当,会直接影响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甚至给患者和社会人群带来严重危害,所以对于医院这样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无论整体还是局部设计都需要认真研究。 

    x
    手机
    电话
    微信
    QQ